內容華表是古代宮殿、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,是中國一種傳統的建筑形式。相傳華表既有道路標志的作用,又有為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,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。據說在古明君堯和舜在路口與大道旁立木柱,讓老百姓把自己的意見寫在柱子上,這樣的柱子就被稱為“謗木”,它是華表的前身。后來,人們用漢白玉雕刻華表,和最好的石雕龍柱有一樣都是成雙成對設置的。白玉華表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純粹的裝飾品或一種標志,被雕上花紋,設在宮殿、廟宇、陵園等前面。就像漢代的門闕一樣。
同時華表是中國封建禮制建筑的附屬品,在建筑群體序列儀式的開場白中起到十分重要的定調和陪襯作用,后來世人對華表的傳說“望君歸”、“望君出”,也正是中國文化的特征之一,即將人的思想、意念、愿望凝聚或貼附在建筑上,抒發或寄托人們的某種無奈的情愫,將諱言回避開去而直接在建筑上體現出來,既達到了進諫的作用又不至于帶來殺身之禍。后世華表多經雕飾美化,表柱有圓形。八角形,雕有蟋龍云紋,柱頭有云板,校頂置承露盤,華表的實用價值逐漸喪失而成為一項藝術性很強的裝飾品。